当前位置:拽得网>奇闻异事 >   正文

手机收到车辆“异震”报警引争议 内幕曝光简直太意外了

导读:手机收到车辆“异震”报警引争议 内幕曝光简直太意外了!事实上,为规范智能汽车数据收集与使用,去年以来,多部门相继出台《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等规定,要求加强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管理

尽管事实真相仍未水落石出,但由此激发的热烈讨论无不指向智能汽车时代下个人用户的隐私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长安汽车之前已有不少车企暂停了车辆远程监测和拍照相关功能。例如,今年5月,有网友称通过高合汽车HiPhi X的“车车互联”功能,可实时查看多位高合汽车用户的行车记录仪实时画面,随后高合汽车宣关闭该功能。

手机收到车辆“异震”报警引争议 内幕曝光简直太意外了

再如今年3月,比亚迪和东风日产旗下车辆相继停用了远程拍照功能。据了解,上述两个品牌的“千里眼”及远程拍照功能可远程记录并查看车外摄像头拍摄的影像信息。

事实上,据工信部此前调研结果,当前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收集的数据容量在10TB以上,涉及驾乘人员的出行轨迹、习惯、语音、视频等个人隐私信息。不仅如此,2020年全球与车联网相关的恶意攻击超过280万次。

“为了实现自动驾驶、辅助驾驶、人机交互、智能网联等功能,智能网联汽车会不断地采集环境感知、车辆工况、还有驾驶人员以及乘客的个人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来更好地提供功能,包括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但在使用这些重要数据的过程中,车企需要做好安全防护,并合规使用,避免出现数据和隐私安全风险。”电子科技大学嵌入式软件工程中心主任、TIAA网络安全委员会秘书长罗蕾在此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律师史宇航同样认为,如果不对“车端对数据中的人脸、车牌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汽车厂商可能会构成在未经路人或其他车辆车主同意的情况下,收集、存储他人个人信息的法律风险,直接违反《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

事实上,为规范智能汽车数据收集与使用,去年以来,多部门相继出台《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等规定,要求加强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管理。

不过在实际面对智能网联汽车繁杂的信息收集条款时,消费者依然很难做出分辨。J.D. Power(君迪)今年3月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1.8%的智能汽车用户“一直都知道”个人敏感信息被收集,明显低于智能手机用户(31.2%),而超过20%的用户很少知道或完全不知道个人敏感信息被收集,明显高于智能手机用户(16.7%)。同时,近半数(47.8%)的受访车主表示从未收到过汽车品牌或经销商对个人信息收集的提示。这表明,很多的数据收集行为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

“不知道有多少车主仔细阅读过相关的隐私政策条款,可能在使用车辆时不经意间就已经勾选了‘同意’选项。但这方面还是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给车企‘划底线’,某些霸王条款越过了法律红线也是无效的,因此需要立法界的支持。”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蔡硕告诉记者。

内容